【十大傑青】遺體防腐師爸爸讓女兒學習生死觀 籲學生不要玩碟仙銀仙

育兒資訊

發布時間: 2020/10/13 13:59

最後更新: 2020/10/16 11:47

分享:

分享:

遺體防腐師伍桂麟幾乎每天接觸死亡,對女兒的教育亦自有一套獨門心經。

每天跟死亡打交道的遺體防腐師伍桂麟 (Pasu),去年獲得十大傑出青年殊榮,笑言已讓4歲的女兒閱讀關於死亡的繪本。

死亡親子講呢啲

從入職的殯儀業到今天的遺體防腐師,38歲的伍桂麟 (Pasu)粗略估計已處理過二、三千名屍體,無論遺體如何支離破碎,Pasu也有本事以巧手讓身軀回復完整的狀態,撫慰死者家屬心靈。

作為遺體防腐師,怎說也是萬中無一的奇特職業,故訪問特多,表揚他在推動「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」上的貢獻,去年11月獲得十大傑出青年殊榮。

Pasu早年修讀應用藝術畢業,及後成為英國註冊遺體防腐師和專業遺體修復師。現為「香港生死學協會」創會會長、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解剖室經理,正如他所言,幾乎每天都跟死亡打交道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繪本從天地循環探尋死亡

如何面對死亡,Pasu說也找了4歲的女兒當「實驗品」,自幼培養她的「生死觀」。「家中有幾十本關於死亡的繪本,大部份是翻譯的,本地的出版社多數不會出,父母見到都不想買,可能覺得沒有需要,都是外國或日本人寫的。」

Pasu說為子女灌輸生死教育,可從自然界出發︰

譬如植物會經歷春夏秋冬,春生冬謝,是天地循環,不用講死亡代表那麼黑暗。到年紀漸長,從而講昆蟲,進而講家中的寵物如果離開怎辨,而寵物已是家庭成員,一步步提升上去。

講解生死是Pasu的專長,因職業關係他也認識不少做社工或做兒童哀傷輔導的朋友,他覺得華人社會從沒這方法的教育,「家長可能要工作,會將照顧的責任交給爺爺嫲嫲,若他們離世前,已不允孩子去醫院探望,他們離開又不特別解釋,小孩除了有悲傷亦可能有鬱結。」

女兒以lego砌的棺材,模擬喪禮會送公仔,「從中問她有甚麼人要珍惜。」( 相片︰被訪者提供 )

學校講生死教育 家人自殺開解學生心結

他常以「遺體防腐師」的身份被邀請到各學校講解生死教育,「如果搵個醫生去,學生未必好雀躍。但請個遺體防腐師去,反而覺得好得意,覺得有鬼故聽。其實我都不介意,寧願他們有興趣追問。」

Pasu也不介意瞓棺材,為女兒預先示範死亡到來之日。( 相片︰被訪者提供 )

他說被校方邀請的,多少有「額外任務」,「譬如教學生不要玩碟仙銀仙之類,因為老師角色不太適合講這些,況且老師只可以反對,不能解釋為何不能玩。讓他們有獵奇窺秘感,日後與朋友吹水,覺得好威便更起勁。」

身為基督徒,Pasu說相信有靈體的存在亦曾「感覺」到與它相遇,但他多番強調不是在工作的場所碰到。「其實學生玩得碟仙,都是好奇或想撞鬼,或想要些奇特的遭遇。但我們與『它們』不是在同一空間,有些人發射器太勁才會碰到鬼魂。中國人說時運低會撞到,也要夾信號,其實疑心生暗鬼,也可令你有錯覺碰到。」

事實上,在學校講遺體器官捐贈的講座,Pasu說偶爾也會真的幫到學生。「好似有次講完後,有同學留下,說屋企有人自殺,結果我和他聊了一會,他有個心結未解除,老師又難處理,因為覺得我會明白,會幫到他。」

《禮儀師之奏鳴曲》 殯儀業可以有人性

處理遺體時,Pasu說理性感性兼備,「要分得開,兩個角度同出發點都要有。太理性,在家屬面前會顯得好冰冷,但太有人情味,或太悲天憫人,又不能埋身地處理遺體。應該有條界線,始終是受託處理的人,情緒不能太被牽動,否則有程序會做錯,人冷靜才能看得透徹。」

關係死亡的電影,最聞名自是12年前日本的《禮儀師之奏鳴曲》,那時Pasu已入行做殯儀業,並以接觸行業黑暗的一面。「行內會趁親人離世,心情哀痛時胡亂開價,其實不道德。但這戲改變了殯儀業的看法,對此行業認同感高了,原來關於死亡的從業員都可以咁有人性。」

撰文︰馮柏偉